洛阳高新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日期:2021-08-25来源:洛阳高新区

洛阳高新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关于洛阳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持续深化“9+2”工作布局,加快“三区”融合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抢抓机遇、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

(一)号令响  齐行动  战疫情  保复工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全区广大企业更是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高新力量”。最快行动全面部署。及时启动调整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一办五组三专班”,织密防控体系;部署疫情防控网格管理,按照24个县级领导分包、143个科级干部具体负责的“1+6+2”工作模式,实现全区143个小区(村)防控体系全覆盖。在高新区出现2例确诊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防死守,确保疫情没有出现大面积传播,自去年25日起高新区无新增确诊病例。责任到人力促复工。坚持“戴着口罩抓发展”,实行企业分包责任制,做到“一企一策、一企一员”,协调组织企业购置复工复产必备防疫物资,促使企业达成复工复产条件,第一时间保障新思路、嘉盛电源、民生药业、普莱柯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为全国防疫工作供应重要物资,全区101家规上企业及市定91家配套企业于2月底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二)凝心聚力真抓实做,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全面落实省市各项政策,出台《洛阳高新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企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通过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引导孵化载体降低租金成本、延期交纳税款、降低用电成本、减免社会保险费等手段,全力支持企业共渡难关。2020年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GDP完成250亿元,增速为5.4%,高于全市增速2.4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1。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增速8.3%;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82.2亿元,增速178.6%,位居全市第一。

(三)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构建区域创新高地

全年科技支出2.8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4.5%;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百城百园行动实施主体;在国家首批双创升级载体评价中,综合评分位列全省第一,获科技部、财政部下达的5000万元全额资金,获批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解决重点行业“卡脖子”难题。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3个、省“十百千”项目立项2个、省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揭榜攻关项目1个,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3个,获批项目全市最多。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2020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2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29件;推荐上报雏鹰企业9家、瞪羚企业5家、创新龙头企业8家。支持创新平台(载体)提质增效。2020年新建创新平台55家,全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达到457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6亿,增长31.2%。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中科科技园获国家级孵化器“A类(优秀)”评价(全省11)。省智能装备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已完成建设方案并挂牌。

(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园区建设提速发力

科学精准明晰主导产业,园区建设提速发力,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发文通报表扬我区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我区年度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274.6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03.07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9个,完成投资73.54亿元。深入实施“三大改造”。引导企业实施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强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9个,完成投资8.6亿元,已实现“三大改造”规上企业全覆盖。三大园区初具规模。格力智能制造产业园:格力中央空调项目首套内外机生产线正按照订单以每日近150台的速度生产中,格力冰洗项目推进顺利,正在进行施工图纸绘制。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银隆客车、专用车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营,目前正按照订单需求开展生产。丰李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入驻相关企业12家。

(五)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全区年度新增市场主体3501家。其中新设立企业2221家,注册资本166.79亿元,自贸区新设立企业1813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1.1%。综保区建设进展顺利。20205月,洛阳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目前,保税物流区10万平方米保税仓及配套设施已全部完工;综合服务楼、蒸熏房等七项工程,将于1月底完工;已跟踪项目16个,其中众创集团中德(洛阳)跨境贸易基地项目已签约,东盟燕窝加工与贸易中心项目进入签约流程。招商引资逆势上扬。全年完成省外资金54.1亿元、省内资金15.32亿元、实际吸收外资4.7亿美元,完成10亿元以上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120亿元。持续扩大金融开放。大力实施“引金入洛”工程,累计入驻类金融机构、金融机构67家;国宏融资租赁取得洛阳市第一家内资试点,为各类企业投放资金近2亿元;首期规模30亿元的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年度启动上市计划企业3家;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2.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向好向优

围绕国家赋予“三区”的功能和定位,扎实做好引领洛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验田、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扩大开放的主战场,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全市第一。重点改革扎实推进,“三区”融合机构改革扎实落地,形成了“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的新型组织架构,实现了高新、自创、自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累计形成创新案例157项,年度新增案例35项,其中3项入围“全国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征求意见”;5项案例在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复制推广;7项入选“河南自贸区2020年最佳实践案例”。营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自贸大厦“三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积极探索“一次都不跑”。围绕“准入”,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企业开办“零成本”。围绕“准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惠及企业数量1000多家。围绕“准建”,继续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市率先探索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施工许可审批“极简模式”。营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全省率先推出《推进“头雁人才”行动暂行办法》、率先承接首个工程系列机械、化工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高水平举办第五届洛阳创业之星大赛、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等赛事,落户我区获奖企业共11家。

(七)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城乡区域更趋协调

“百城提质”工作在全市中心城区考核中排名第一,荣获“河南省环卫行业先进班组”“洛阳市棚改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积极推进高新区规划编制。持续做好“一河两岸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周山金湾核心区规划工作;向市政府申请编制我区洛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辛店片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为综保区、自贸区的发展扩展用地空间。组织编制周山城乡统筹区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周山森林公园周边村庄提升改造规划方案、8个试点村庄建设规划。加速完善基础设施。火炬大道、中心城区绿化、廊道绿化、乐道建设顺利实施,甘泉河湿地、周山森林公园核心区提升改造工程等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东坡湿地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环境更加宜居。新建、提升道路工程10.2公里,其中夏口路北段已通车、马窑路及伊洛路西段已具备通车条件,甘国路、丰北路、东坡路正在加紧建设,丰李片区路网基本形成。新建、改造市政供热管网2公里、换热站1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供热率达到90%;累计完成“双替代”供暖改造1.1万户。

(八)社会民生稳步改善,三大攻坚战扎实有效

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8.7%,提升10座城市书房、15个农家书屋建设水平,完成城市小游园建设5个,敬老院改造提升2个、乐养居建设任务2个,新增城镇就业3404人;协调推进华夏路中学、元稹中学建设,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小学4所,完成洛阳市实验小学凌波校区建设任务。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获得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087.5万元、棚改专项债3.09亿元,共有安置房建设项目9个,其中孙旗屯二期、南庄社区2个小区已基本建成;孙旗屯三期、苗湾二期等7个小区已开工建设。“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18个扶贫项目全部完工区级资金投入847万元,同比上升167.4%,未出现返贫致贫人口。持续抓好工业减排、扬尘管控、煤炭减量等工作,PM10PM2.5大幅下降,优良天数完成市定目标;完成甘泉河湿地治理,持续开展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完成5个村庄农村环境整治。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完成2020年化债计划,全面推进非法集资问题的综合治理,结案5起,结案率提升27.2%,累计向群众返还集资款4375万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新区“三区”融合尚未形成“融”的裂变效应,经济规模占比有待提高,发展动能转换有待加速,产城融合发展有待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有待深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以推动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深入推进“三区”融合,奋力打造洛阳都市圈建设新引擎,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7.1%以上,居民收入增长9%以上,万元GDP能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各6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6%。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确保经济稳步发展。一是继续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的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时跟踪分析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情况,关注重点企业经营情况、重点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切实做好应对工作,确保各行业保持平稳均衡发展。二是实施“91861”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即围绕9大体系,紧盯18个省市重点项目,推进86个、总投资6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9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318亿元的47个项目进度,确保总投资375亿元的39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力促总投资70亿元的20个项目建成投用。三是做好发展战略研究。围绕洛阳都市圈、黄河流域等发展战略行动方案,结合《洛阳高新区(自贸区洛阳片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开展战略研究,编制出台《高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高新区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高新区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等专项发展规划。

(二)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全域创新空间格局。以构建“一谷两廊四中心”创新空间布局为引领,谋划布局“谷水-周山-丰李”科技走廊,推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洛阳都市圈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探索与济源市,宜阳、新安等产业集聚区合作开展“一区多园”建设。二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各60家以上。三是大力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转移转化,以智能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为契机,围绕产业“卡脖子”技术和重大技术创新方向,开展智能装备创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孵化一批新型企业”的目标。四是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深入研究用好洛阳市《河洛英才计划(20202025年)》,落实《推进“头雁人才”行动暂行办法》,吸引培育更多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落户高新区。

(三)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高端产业集聚。以“23N”产业体系为基础,按照洛阳市“755”现代产业体系架构,围绕“621”产业体系布局“业、链、群”。一是培育壮大六大新兴产业: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三大新兴产业,围绕实体经济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围绕数字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5G等领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巩固提升两大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发展以机器人领域、智能装备领域、关键零部件领域为主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以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为重要途径,发展以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电子元器件领域、光电设备领域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三重点培育一个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业。四是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深入推进“3+1”专业园区建设行动,2021年,格力中央空调项目全面投产达效,格力冰箱洗衣机项目开工建设;银隆实现客车、专用车稳定生产,力争完成整车销售1000台以上;完成丰李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力争新入驻企业10家,三大园区营业收入达到55亿元以上;加快谋划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园形成梯次发展。

(四)建成完善开放平台,建立区域总部基地。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谋划跟踪28个重点招商项目;紧盯一批“两头在外”的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点对点”精准招商对接,提高招引重大项目实效;探索与优质主体和平台合作,引进互联网+、共享经济等用地少,产出高的新经济业态项目,带动我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二是总部基地建设:利用自贸大厦、天元自贸港现有资源,加快建筑业总部和制造业总部引进速度,预计全年建筑业总部招商引进200家建筑企业,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同时跟进商会总部经济项目,预计将19家异地商会组织(6000余家异地民营企业)引领入驻。三是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确保今年3月底前提请海关进行预验收,51日前提出正式封关验收申请,年底前实现封关运营;围绕五大产业定位,吸引配套企业在区外集聚,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争取推动中德(洛阳)跨境贸易基地、东盟燕窝加工与贸易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全年完成10个项目落地,新增进出口额30亿元。四是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工程,培育新兴业态,力争2021年新增一批质量优、实力强的金融及类金融机构。

(五)深化改革创优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一是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展商事、社会事务、工程建设审批事项“瘦身”改革;公开审批全流程,推进不见面审批;试点“远程踏勘”,实现“在线申报、远程勘验、限时办结、证照寄送”全流程“零跑腿”审批闭环。二是推进信用机制建设。结合“证照分离”全覆盖工作,创新实施概要申报+告知承诺审批新模式,推出36项承诺审批事项,申请人不存在失信记录的,在不能全部提交申请材料情况下,做出书面承诺即可做出审批决定。三是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强化智能支撑,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使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推进集成服务,形成“套餐式”材料清单,剔除多余环节以及重复提交材料,进一步精简办理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四是打造区域创新创业品牌。为高新区中小企业提供精细化产业对接服务,激活存量资源,搭建资源互通的双向桥梁,助力招商引资,积极营造高新区及全市创新创业氛围;举办第六届洛阳创业之星大赛,积极申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跟踪对接获奖优质企业及团队。

(六)科学推进产城融合,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加快修改编制我区洛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自贸区综合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启动编制“洛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解决综合规划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将高新区辛店片区纳入“洛阳市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城区范围,扩展自贸区、自创区、综保区的后续建设空间。二是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华夏西路、孙石路、武汉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完善洛北片区路网结构;突出做好丰李片区主路网体系建设,完成开元西路西延线、火炬大道、甘泉河大道等路段建设工作。拟新建换热站2座,建设热力管道5条,完成新入网面积20万平方米。三是强力推进征迁安置工程。2021年启动三山村、东马沟村、辛店社区3个村庄征迁。建成并分配孙旗屯二期、南庄社区2个安置房项目;孙旗屯三期、苗湾二期等7个安置房续建项目,计划年底前主体封顶。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把特色种植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突击队”;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治理等工程,力争在2021年全区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充分用好互联网+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扩大和提高群众就业质量;持续推进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创业,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困难群体,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二是强化社会保险职能。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积极落实城乡低保、五保、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等传统社保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预防能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应急指挥“三个体系”,强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瀛洲街道办事处三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完成1所“乐养居”新(改)建任务。三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新建及改扩建白营中学、华夏路中学、希望路小学、高新一中,名门世家幼儿园、吕沟社区幼儿园装修投用。加快丰李学校地块报批,启动木棉路学校建设。四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紧盯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强化动态预警监测,妥善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持续做好安全生产、重大疾病防治、消防安全、扫黑除恶、食品药品安全、粮食安全、平安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